关于教育技术学院2023年度“i 研究”研究生
科研创新培育项目立项申请的通知
为全面提升研究生科研与实践能力,切实增强研究生专业核心竞争力,学院基于“目标-能力-成果”导向,组织实施“i”系列综合实践活动。“i 研究”为系列活动之一,旨在通过项目研究提升研究生研究能力,培育高水平科研项目。为高质量组织好此项活动,规范研究生科研资助项目管理,结合我院实际,现将2023年度“i 研究”研究生科研创新培育项目立项申报工作安排如下:
一、活动目标
激发研究生科研兴趣,引导、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活动,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提高研究生研究能力。活动具体目标为:
1.研究项目一体化全流程训练:包括项目选题申报、中期项目检查、项目结题答辩全环节,感知研究全过程,提升科研实践的规范性、强度和水平;
2.高水平研究项目及成果孵化:鼓励依托项目研究申报校级、省级科研项目,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院级高水平研究项目优先推荐至校级、省级。
3.毕业论文研究选题开展助力:基于培育项目研究实践为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研究开展、毕业答辩等夯实基础,助力研究生产出高质量毕业论文。
二、申报对象
我院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二、三年级硕士,其中二年级硕士必须申报,三年级硕士鼓励申报。
三、项目申报
(一)项目选题应聚焦国内外学科发展前沿、国家教育数字化发展、基础教育信息化推进等热点、难点、痛点及关键问题,同时结合学院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研究方向定位,以及全国教育硕士教指委对硕士论文选题要求等方面因素,基于自身学术专长和研究基础进行确定,可参照《教育技术学院2023年度“i 研究”研究生科研创新培育项目选题方向推荐》(见附件1),也可以结合自身研究兴趣和学术积累自拟选题。
(二)培育项目实行单申请人制,且项目申请人必须为教育技术学院二三年级硕士研究生(教育技术学院一年级硕士可作为项目成员,不可作为项目申请人;若跨学院组建项目团队,其他学院学生仅可作为项目成员,不可作为项目申请人);同一人员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只能以项目申请人身份主持项目1 项,作为项目成员参与项目数量不限,项目总人数不超过 5 人(含项目申请人)。项目批准后不得擅自更换项目名称和项目申请人。
(三)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
1.已被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等审批立项的项目课题。
2.同一研究内容通过变换名称等方式进行多头或重复申报。
3.已立项的“i 研究”研究生科研创新培育项目申请人不得再次申报。
(四)项目研究期限为 1年,未结项项目可申请延期,延期结项期限为半年;三年级硕士作为项目申请人的研究项目,因毕业期限原因,不可申请延期。
四、资助方式
所有立项培育项目采用“后资助”方式,即在按期完成中期检查和结项后,学院依据项目完成情况统一划拨项目资助经费。
五、申报和立项流程
1.项目选题、申报书撰写及开题答辩指导:9月15日前,学院组织专家对项目选题、申报书撰写及开题答辩等开展专题讲座,进行解读分享、指导说明。
2.项目申报书提交:10月20日前,申请人下载填写并打印《教育技术学院 2023年度“i研究”研究生科研创新培育项目申报书》(见附件2),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提交学院。
3.开题答辩评审:10月31日前,学院组织专家对符合申报要求的科研创新培育项目进行开题答辩评审,项目申请人须开展现场答辩,专家组根据答辩情况择优推荐立项名单。
4.立项结果公示:开展立项名单公示,公示无异议后,颁发立项证书。
六、其他
1.按学院研究生“6i”实践活动要求,立项项目需按时参与“i研究”系列后续的“科研项目中期报告”及“科研项目结项”活动。
2.所有署名的指导教师需要切实履行指导、监督义务,对项目要有实质性、建设性的贡献,同时对指导学生所提交申报书、中期检查、结项报告等材料的质量、学术规范负相应的责任。
3.立项项目优先推荐校级研究生科研资助项目,并作为学校研究生“学术之星”评选重要依据,以及学院研究生评奖评优加分项。
附件:
附件1:教育技术学院2023年度“i 研究”研究生科研创新培育项目选题方向推荐
附件2:教育技术学院“i研究”研究生科研创新培育项目申报书(2023年度)
教育技术学院
2023年8月30日
教育技术学院2023年度“i 研究”研究生
科研创新培育项目选题方向推荐
推荐方向说明:依据国际国内学科发展趋势、国家教育数字化推进需求、课程改革及教学改革发展、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研究方向定位,以及全国教育硕士教指委对硕士论文选题要求等方面,综合考虑拟定选题方向,申请人可结合自身学术专长和研究基础选定研究方向,凝练项目名称,也可以结合自身研究兴趣和学术积累自拟选题。
1.乡村教育数字化
主要包括乡村教育资源配置模式设计、应用与实践;城乡教师教学及研修共同体组建、多师协同教学与教研开展;乡村学生数字化学习方式创新及实践应用;乡村教育数字化质量监测、评估与应用等。
2.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
主要包括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项目的设计、实施;职前、职后教师跨学科主题项目设计、实施、评价胜任力;义务教育信息科技与高中信息技术衔接研究;教师对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理解研究;学校支持信息科技教学改革政策、措施、环境等研究;城乡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改革、实施的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
3.STEM/科技创新教育
主要包括技术支持下的科技创新教育教学的模式构建、实践探索、效果研究;区域、学校推进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路径;教师开展技术支持的科技创新教育的胜任力;乡村科技创新教育、STEM教育实施现状、困境及影响因素研究;乡村教师对STEM教育理解研究;乡村特色资源融入STEM教育、科技创新教育的模式与实践效果研究。
4.智能技术教育应用
主要包括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理论探索、模式创新、应用实证研究;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学习者认知诊断、情感计算、行为分析等关键技术研究;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等。
5.数字教育资源融合应用
主要包括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地方智慧教育平台等资源在课程教学、课后服务、家庭教育、教师研修等方面中的应用模式、策略、方法及实践;AI、VR、AR、MR等智能类、虚实融合类等新型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与实践探索。
6.技术支持下的创新教与学
主要包括新课标背景下数字技术支持的学科/课程核心素养培养;数字技术支持的单元教学、精准教学、跨学科教学等创新教学设计与实践;数字技术支持的自组织学习、个性化学习、项目式学习、混合式学习等创新学习方式与实践;数字技术支持的增值性、过程性、综合性等学习评价的设计与应用。
附件2:
教育技术学院“ i 研究 ”研究生
科研创新培育项目申报书
(2023年度)
申请项目名称:
申请项目类型: □重点项目 □一般项目
项目申请人 :
导 教 师 :
填 表 日 期 :
教育技术学院 制表
填 表 说 明
一、填写本表前,应先仔细阅读有关通知文件及本说明。
二、申请书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严谨,字迹要清晰易辨。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须注出全称。填写本表栏目时,如需要可加附页。
三、“团队成员”指在项目组内对学术思想、技术路线的制定与理论分析及对项目完成起主要作用的人员,总人数不超过5人(含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应为在校研究生。
四、项目研究期限为自项目立项之日起算,不超过1年。
项 目 概 况 | 项目名称 | |||||||
起止年限 | 年 月至 年 月 | |||||||
申 请 人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
入学年月 | 联系 电话 | 电子 信箱 | ||||||
导师 | 姓名 | 职称 | 研究领域 | |||||
团 队 成 员 | 姓名 | 所在院系 | 研究生年级 | 项目任务分工 | ||||
一、立项依据(包括项目来源、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等,字数5000~7000) | ||||||||
注:项目名称应简洁明了,字数限25个汉字内。 | ||||||||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字数1500~2000) | ||||||||
三、项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含创新性)及其可行性分析(字数2000~3000) | ||||||||
四、研究工作的总体安排及进度(字数500~800) | ||||||||
五、研究工作的预期成果及成果提交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字数200~300): 1.有效专利或已转化专利; 2.研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关键部件(装备/装置/系统); 3.开展技术开发、转让、许可、咨询和服务; 4.调研报告、资政建议、规划方案; 5.地方政府或行业协会科研奖励; 6.文艺作品设计创作、表演展示、科普培训活动; 7.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8.高水平论文或专著、省级(校级)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 9.参加创新(就业)创业、学术论坛、案例大赛、学科专业竞赛等研究生创新实践赛事活动 并获奖; 10.参加高水平学术交流并作报告或演讲。 | ||||||||
六、经费概算(单位:元) | ||||||||
支 出 科 目 | 金 额 | 计 算 根 据 及 理 由 | ||||||
合 计 | ||||||||
七、申请者承诺 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获准立项,我将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严格遵守该项目相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按时报送有关材料。若填报失实和违反规定,本人将承担全部责任。 申请人签名 : 年 月 日 | ||||||||
八、导师推荐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 年 月 日 | ||||||||
九、学院审核意见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