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数字媒体艺术与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科建设,探索技术与艺术、教育融合的创新路径,拓展学生就业渠道,7月13日至15日,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严富华率暑期社会实践团师生17人,先后走进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远伦教育集团、郭选昌雕塑艺术馆及重庆市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单位,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合作洽谈等形式,围绕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技术等学科专业开展专业考察与访企拓岗活动。
四川美术学院之行:共探科技与美育融合路径
活动首日,团队一行走访了四川美术学院,参观了影视动画学院、数字绘画创研中心、跨媒体与特种影视实验平台、罗中立美术馆及虎溪公社等,团队系统了解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探讨科技如何为美育注入新活力。严富华表示:“教育技术为艺术传播提供了新载体,而艺术则为技术赋予了人文温度。两者的结合将推动美育从技能训练向素养培育升级。”
走进重庆大学:感受名校底蕴,启迪职业规划
7月14日上午,实践团于重庆大学实地参观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等。漫步于庄重典雅的教学楼与设施先进的实验中心之间,成员们深刻感受到这所百年学府“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深厚底蕴。严富华在马寅初雕塑前分享了自己在重庆大学的求学经历,并寄语学生:“数字媒体艺术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扎实的学术根基、丰富的项目实践与创新精神,希望同学们能从名校底蕴和成功案例中汲取力量,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探访远伦教育集团:探索教育与产业融合新样本
同日下午,实践团走进综合性艺术教育机构——远伦教育集团,重点考察其在艺术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创新实践。集团董事长李泽远系统介绍了企业发展理念与人才需求:一是秉承“以德立校,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二是构建覆盖少儿素养、艺术高考、学历教育到职业培训的“全生命周期艺术教育体系”;三是在各教育板块全面融入数字媒体技术,特别是在智能评测、虚拟教学、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的应用已初见成效。座谈会上,严富华与集团高层就“智能媒体与交互设计”等领域的合作展开探讨,双方初步达成人才联合培养意向,为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拓展了就业新方向。
走进郭选昌雕塑艺术馆:技术赋能艺术,跨界激发创新
7月15日,实践团来到郭选昌雕塑艺术馆,深入探讨数字技术如何融入艺术创作,为艺术创新赋能。面对《记忆山城》《长江儿女》等经典作品,严富华感慨:“3D建模等技术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工具,但艺术的灵魂仍需人文思想的支撑。”艺术馆老师提出的“技术为器、思想为魂”观点引发成员共鸣,进一步明确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技术+人文”的双重培养目标。
赴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融合东方美学,开拓职业新视野
在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重庆市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团队一行体验了“中华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的跨界融合案例。重庆菩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莲识”系列产品将水墨意境与环保科技结合,荣获国际设计大奖,成为“文化IP+科技研发”的典范。重庆库芸科技有限公司、重庆近水含烟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运用AI赋能文旅产业,形成“内容创意—技术突破—业态创新—经济增值”的闭环演进,开阔了实践团成员们的视野。座谈会上,严富华与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包装工程专业创始人、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张雄,重庆库芸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莫渊等围绕“科技赋能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展开对话,提出“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应成为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为学生职业规划提供了新思路。
此次系列走访中,严富华带领实践团深入高校与企业,不仅为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技术学、智能教育等专业学生开拓了就业岗位,还通过校企对话明确了“技术+人文赋能设计”的培养方向。此次调研充分体现了学院主动对接行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的决心和行动力。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搭建更多实践平台,助力学生在技术与艺术的交叉领域实现职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