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教育技术学科青年学者论坛在西北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发布者:董金辉发布时间:2024-09-22浏览次数:10

2024921日下午,第二届全国教育技术学科青年学者论坛在西北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西北师范大学科大及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西北)、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以及《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承办,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协办。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宿庆副教授主持此次论坛,并在论坛开场发表致辞,指出此次论坛旨在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前沿研究与应用,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未来教学与教育形态的影响。

论坛伊始,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青年教师、卢国庆博士做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形成性反馈的优势与挑战:来自主题分析的证据》主题汇报。在报告中卢国庆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能提供全面有效个性化的反馈,同时存在反馈内容生硬刻板、宽泛、笼统等问题,推荐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和人类混合的智能。

本次教育技术学科青年学者论坛得到了北京大学汪琼教授及其团队的极大支持。北京大学汪琼教授对本次青年学者论坛的主题及内容、汇报交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希望与会学者能够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带来的新目标、新理论、新场景、新模式、新举措、新规程进行充分的交流、研讨,碰撞出更多“火花”。

在随后的主题报告环节中,北京大学汪琼教授团队成员分别对自己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汇报交流。北京大学乐惠骁博士汇报主题为《回归与突破:人机共生时代教育新理论构建初探》。在汇报中,乐惠骁博士提出让大模型扮演人类教学中的个体,这个过程中,要保证大模型与学习者的情感互动以及输出信息的有效性。福建师范大学汪滢副教授进行了《面向未来的技能:重新解读AIGC时代下的育人目标》主题汇报,从未来技能的角度对育人目标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有关“共同创造力”的设想。华南师范大学黄星云博士进行了《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学习:创新趋势与未来图景》主题汇报,主要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进入教学后,课堂学习中出现人机共答、智能助教、即时评估反馈三种活动图景;自主学习中搜索转向“一站式”获取个性化内容,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广州大学缪静敏博士进行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教学?——来自美国高校教师的实践叙事》主题汇报,呈现了一些典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如资源定制、强化连结、替代反馈、情景模拟、迭代创作、加速进程,揭示了其复杂性和多样性。南京师范大学赵晓伟博士进行了《“人工智能+”教育政策的中国实践与未来路向》的主题汇报,通过对我国教育部门已有政策的梳理,针对政策焦点开展理性审思,提出“渐进-突破”并行的创新路径、全面且负责的政策框架、地方适应性配套措施建设等政策创新未来路向。来自之江实验室的沈苑博士进行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治理创新:经验总结与现实启示》主题汇报,对如何治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带来的一些风险做了综述,对我国治理举措提出“风险与机遇相互作用”“实施场景化规制”“模拟决策流程与效果”等建议。北京理工大学助理教授欧阳嘉煜进行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新政策的国际比较与未来进路》主题汇报,选取六个已经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政策的国家,总结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实践的三条典型路径,归纳在教师、学生、内容等方面的新风险,提出探索教学场景推进路径、建立大模型工具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未来路径。

“世界咖啡”研讨环节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汪琼教授主持进行,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参与的形式,全体与会人员根据兴趣分为7个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的研讨议题分别为“育人新目标”“教学新理念”“应用新场景”“学习新模式”“治理新举措”“管理新规程”“国际新政策”。参与论坛的学者们以“旅行者”身份,围绕相关议题开展组内会谈、组间会谈、小组分享和总结等。与会者分享、协作、畅谈新一代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新”影响。

全国教育技术学科青年学者论坛,于2023年由西北师范大学发起举办,旨在为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探讨数字技术在推动社会变革的同时,对教育发展将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青年学者该如何踔厉奋发,积极应对。第二届论坛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与北京大学联合策划,为广大青年学者搭建了共享交流、互惠共创的广阔平台。

撰稿:卢国庆

图片:科大讯飞

修改/审核:宿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