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顺应高等教育数字化变革趋势,推动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提升师范生数字素养,培养能够适应未来教育需求的卓越师范生。5月7日晚,基层教学组织召开师范生数字素养提升公共课课程改造推进会。会议由院长郭炯教授主持。
会上讨论了如何进一步提升师范生数字素养培养课程的完整性、适用性,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整体思路。初步确定课程分为上下两个学期,63(36+27)学时,包含“拥抱数字未来”“数字化教学设计”“数字技术与创新教学”“教师专业发展”4大主题,共计10个章节。调整后的课程结构能够与《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充分对应,体现了智能技术的全流程融入及师范生素养发展的“获取—深化—创造”这一进阶过程。会上还围绕课程结构、课时分配、教学活动、资源要求、考核要求等进行了深入讨论,确定了课程开发分工,明确了课程开发重点、要点、时间节点。
最后郭炯教授强调,第一,课程开发需要关注学科差异、需要以例示理,根据不同专业师范生的需求,针对性开发包含课程PPT、微课、阅读材料、典型案例、教学设计等在内的课程资源包。第二,课程开发需体现智能化,做好对章节知识点、能力点的梳理,征集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形成问答对,为开发智能体做准备。第三,教学活动设计需要凸显学生主体性,设置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能力发展。
撰稿:房 立
审核:严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