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获评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培训与实践基地

发布者:教育技术学院 发布时间:2023-09-15浏览次数:315

日前,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发布《关于认定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培训与实践基地(2023-2025年)的通知》,认定我院等63个单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培训与实践基地(2023-2025年)。

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培训与实践基地认定是中国科协、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为推动《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贯彻落实,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助力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此次认定的63家基地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开展培训课程资源开发、课题研究、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培训与实践工作,促进科技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学院顺应技术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潮流,主动求变、积极应变,在前期科技创新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组建智能创新教育教学与研究中心,开展围绕人工智能教育、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形成了集课程开发、课题研究、服务双减、校企合作为一体的科技创新教育实践模式。智能创新教育教学与研究中心在郭绍青教授及杨鸿武教授的带领下,先后研制的面向基础教育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工程素养框架》并已被中央电化教育馆向全国发布,编写了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系列-人工智能》(小学、初中版)教材,提出的“四位一体”人工智能创新教育课程体系被全国1200多所学校采用。

依托杨鸿武金城首席科普专家工作室,学院智能创新教育教学与研究中心成员鲁小勇、郭威彤、宿庆、卜小龙等老师多次承担国家、甘肃省及省内市州的青少年创意编程、智能设计、科技创新、机器人等赛事的评审工作,并赴天水市、庆阳市、平凉市等市州和兰州市安宁区、兰州市城关区等县区开展科普教育讲座,推动了相关省市科技创新、人工智能教育和竞赛工作。

学院将以此次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培训与实践基地获评为契机,围绕在中小学课后服务、校本课程中科技创新教育、STEAM教育与人工智能教育开展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和教育实践,进一步做好省级一流线下课程《人工智能技术》的更新优化以及校级一流线上课程《中小学智能创新与创客教育》的培育工作,主动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大局,为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贡献力量。

 

                                     撰稿:宿庆

                                     供图:智能创新教育教学与研究中心

                                     审核:俞树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