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5日-16日,由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主办、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百廿荣光•木铎金声——教育技术学青年学子论坛”以在线直播形式召开,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贺相春开场主持。论坛伊始,院长郭炯教授为论坛致开幕辞,指出此次论坛意在培养我院硕博士的学术研究思维,以总结分享为形式促进硕博士之间的学术交流,进而鼓励我院研究生做会思考、会总结的学术研究者,随后郭院长对论坛圆满召开寄予希望并宣布论坛正式开幕。
【分论坛一】
分论坛一由学院青年教师卢国庆博士进行论坛主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20级博士生闫晓蓉、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王莉莉、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博士李雷、2020级博士研究生马娟、2021级智能教育专业在读博士徐宏文、2020级智能教育专业博士生何艳珊、2020级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生房立、西北师范大学助教李会龙,分别围绕艺术哲学、学习元资源、几何习题自动生成、“互联网+支教”多元主体协同发展、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口语学习水平、作文自动评测技术、技术支持的单元教学设计、教师专业能力智能测评等主题作报告。
闫晓蓉博士围绕艺术哲学作《指称、记谱与审美症候——纳尔逊·古德曼“何时为艺术”的理论阐释》报告,从研究背景、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研究结论四方面介绍了符号功能角度的艺术定位,详细阐述了多元的复杂指称、艺术符号显现的症候、示例等,呈现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互动、推进艺术与生活关联、呼吁艺术与科学统一,值得教育技术学界同仁参考、借鉴。
王莉莉博士围绕学习元资源作题为《学习元资源组织模型的研究》,围绕泛在学习研究背景及问题、学习元的核心设计理念、学习元应用案例三方面介绍了学习元资源组织模型的聚合模型,从学习元资源的基本语义属性、情境属性、社会属性、进化属性介绍了学习元资源内容组织构成,最后呈现学习元案例来验证研究成果,整个研究基于情境旨在为学习者提供沉浸式泛在学习服务。
李雷博士围绕几何习题自动生成作《面向平面几何领域的自动出题研究》的报告,围绕研究背景、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三方面介绍了面向平面几何理论自动出题教学应用模式设计,展现了习题生成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几何习题相似性自动发现、习题质量评测标准与方法
为后续教学应用模式设计提供理论支撑,搭建智能化习题资源库为日后精准教学提供支持。
马娟博士围绕“互联网+支教”作《“互联网+支教”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策略构建研究》的报告,从什么是“互联网+支教”、如何促进“互联网+支教”行动可持续发展、“互联网+支教”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的挑战、如何进一步促进“互联网+支教”多元主体协同发展、“互联网+支教”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成效检验五个方面介绍了互联网+背景下多元主体协同发展行动研究设计方案、数据整理分析、成效检验等一系列环节,为推动教师协同发展做出贡献。
徐宏文博士围绕国家通用语口语学习水平监测作《安多藏区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口语学习水平监测的研究》的报告,从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总结五方面介绍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国家通用语口语学习水平的动态监测研究为入口,制定一套具有安多藏区口音特点的评测指标体系,并利用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进行数据可视化研究,对研究生科研道路具有很强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何艳珊博士围绕作文自动评测技术作《安多藏区小学生汉语写作水平智能评测的研究》的报告,从作文自动评测技术(AEE)简介、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背景、安多藏区小学生写作水平智能评测的研究四方面介绍了关于提高安多藏区小学生写作水平评测指标系统研究,积极响应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政策,意义重大。
房立博士围绕单元教学设计作《技术支持的单元教学设计流程与应用研究》的报告,从证据导向的单元教学框架、技术支持的单元教学设计路径、单元教学设计路径的应用效果三方面呈现技术支持的单元教学框架、路径、应用效果。其中技术支持的单元教学设计路径借助具体单元教学实例,通过单元主题确定及内容组织、单元目标与评价表现设计、单元活动设计、单元反思设计详细阐释了技术支持的单元教学设计路径,凸显了单元教学设计的大概念、大整合、大任务、大进阶的特点。整个研究问题明确、逻辑清晰,环节紧凑,可操作性强,呈现了技术支持的单元教学特色,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李会龙博士围绕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作《教师专业能力智能测评研究》的报告,从研究背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基本路径与逻辑、研究过程、平台的设计与研发四方面呈现了教师专业发展测评的三级维度建构、微能力体系构建、微能力图谱构建,开发教师专业能力测评平台、教师专业能力智能测评平台、智能研修平台以及自适应平台,整个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价值。
【分论坛二】
分论坛二由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张靖老师担任主持兼点评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博士卜小龙、周海军、荣乾、郑新、张育桂、王雅筱,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师苟江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徐亚萍等作报告。
卜小龙博士作题为《安多藏区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口语评测的研究》的报告,从研究背景现状及意义、相关研究内容、现阶段研究工作、未来研究工作等方面介绍了语音评测系统与智能口语评测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及相关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经验。充分体现了该项目实践性特征,通过语音评测系统促进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口语水平发展评价等方面的应用。
周海军博士围绕专业建设作题为《中小学CIO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的报告,从概念界定与文献回顾、中小学CIO等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中小学CIO胜任力模型的检验、分析讨论等方面呈现了模型构建历程,有助于厘清模型结构要素,富有科学依据。
荣乾博士围绕专业建设作题为《面向数学学科能力培养的资源推送模型研究》的报告,从研究缘起、数学学科能力表现指标研究、数学学科能力知识图谱构建、学习系统设计等方面分析介绍知识图谱作为辅助信息融入至推荐过程的方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郑新博士围绕专业建设作题为《教学生态系统视域下师生教学关系的嬗变研究》的报告,从生态系统全新领域分析师生教学关系的变化,将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比喻为生态系统中的构成部分,试图形成师生教学关系的图景,从而得到对人工智能时代师生教学关系变革的启示,为人工智能教学的优化提供借鉴。
张育桂博士围绕专业建设作题为《“互联网+”语文单元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的报告,从单元教学方案出发,通过每一轮的效果分析,对单元教学模式进行修订与完善,丰富了智能测评工具和学习资源,进一步使平台功能更加完善。
王雅筱博士围绕专业建设作题为《学校信息化治理的时代要求与实践路径》的报告,从学校治理发展的政策背景、学校信息化治理的内涵与特征、学校信息化治理实践路径等方面介绍了学校信息化治理发展的专业建设经验,尤其是在信息化治理实践路径方面,提到的人大附中智慧校园应用案例,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案例等与理论相结合,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智能化与精准化,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苟江凤教师作题为《生成性学习策略在视频学习中的有效性研究》的报告,从问题提出、概念定义、理论基础、实证研究等方面介绍了感觉运动信息心理模型的专业建设经验,关注体育学科,同时展示了与心理学结合的案例,鼓励学生采用动作表现和言语表现策略,提高学生的学生效果和学习动机。
徐亚萍老师围绕专业建设作题为《在线学习环境中基于深度学习的学习者情感识别研究》的报告,从研究背景、实验概况与过程、情感识别模型评估接过与分析等方面介绍了情感计算等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情况,挑战过程清晰,有较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张靖老师在最后点评时表示,各位博士的学术分享各具特色,有一些博士的单元教学,心理学实验能够为学校信息化提供很好的支持与服务,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都有很好的指导与借鉴作用。具有开发研究、现实性、前沿性等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分论坛三】
分论坛三由教育技术学院张学军教授主持,西北师范大学景恬、王家阳、王云璐、李丽霞、李小龙、王梦豪、黄娟、潘霞、李肖锋等几位博士分别围绕协同教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供给、教师培训、信息化教育治理、专业建设、远程培训评价、单元教学设计、基础教育信息化等方向相应的研究成果作分享报告。
景恬博士作题为《校际在线协同教学推进机制研究》的报告,从调研背景、调研过程、研究结果、研究结论四个方面分享,研究中的发展亮点有形成课程联盟、共享智力资源等,并提出现存在的五点问题,最后针对性的提出发展建议:课程联盟共商教学大纲,课程内容系列化、主题化,课内教师落实教学效果,开展常态化校级研讨交流和重塑评价方式,进一步加强校际协同教学的推进机制。
王家阳博士作题为《数字化学习资源供给机制研究》的报告,从数字学习资源定位、概念、分类和供给等几大方面分享。其中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供给概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辨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法、有效供给和痛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具有学习借鉴意义。
王云璐博士作题为《护理临场实践能力的微认证项目设计与应用研究》的报告,从研究的背景与现状、目的与意义、理论视角、研究设计会和时间规划等方面分享,提出关键问题:“如何构建并运行微认证项目,促进护理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评价”,其中介绍了基于设计的研究总体思路,包含构建阶段、实践分析优化阶段和完善阶段,值得深入学习和思考。
李丽霞博士作题为《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研究—以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为例》的报告,介绍了关于教师培训、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下的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从不同的理论基础,尤其是成人学习理论、教师知识结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等理论基础给予分析,重点从课程导向、目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估等多个方面研讨技术支持下的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给我们提供了启示和借鉴价值。
李小龙博士作题为《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的报告,分享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构成要素与结构框架、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分析、教育信息化赋能教育的功能作业及破解民族地区教育突出问题的途径,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和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与趋势,值得学习和研讨。
王梦豪博士作题为《学习环境变革的技术支持》的报告,介绍了技术与学习环境、技术发展历程、学习环境变革和未来学习环境展望,其中对计算机网络技术驱动的技术交叉融合、移动互联技术驱动的技术融合、大数据分析技术驱动的技术融合和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技术交叉融合几个阶段作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对未来学习环境展望与期待。
黄娟博士作题为《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评价模型构建研究》的报告,从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概念解析和文献综述、模型构建、研究结果(初步)、分析与讨论五个方面展开介绍,其中研讨了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分析,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评价模型构建原则,评估模型内容及工具,并分享了已开展的部分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潘霞博士作题为《面向学科能力培养的单元教学设计模型研究》的报告,主要从认识单元教学、学科能力助力单元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和面向学科能力培养的单元教学设计模型几个方面分享,其中揭示了学科能力和单元教学设计的关系,介绍了基于学科能力的单元教学要素,提出面向学科能力培养的单元教学设计模型。
李肖锋博士作题为《政策工具视角下省级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文本分析》的报告,从教育信息化政策研究回顾、问题提出、政策工具研究回顾、政策工具的选择、研究框架确定、研究过程、数据分析等方面分享,其中从各省对不同政策工具的使用得出三点启示,并对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
【分论坛三】
分论坛四由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赵健教授主持。张钰梅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高婷婷博士、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王浩楠老师、西北师范大学华晓雨、曾祥容、孟宝兴、李策、王涛、尹荣荣等博士分别围绕新时代教师与技术的关系、新时代数据治理、教学软件设计与研究、信息化领导力结构、学习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地方教育教育案例分析、信息化管理、校园网络安全、多模态教学环境等主题作报告。
华晓雨博士围绕新时代教师与技术的关系作题为《技术变迁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的报告,用关系框架证明了教师与技术之间的紧密联系,从他们之间的共同目标、相互构建、相互补充、互利共生等方面说明了技术与教师在新时代中如何促进学生发展,如何达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具有一定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曾祥容博士围绕新时代数据治理作题为《国内外数据治理研究及其借鉴》的报告,从研究背景、数据治理研究动态、数据治理内涵研究、数据治理框架研究等方面进行分享。理清了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以及数据治理之间的层级关系。在数据治理框架研究中,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数据治理模型及框架。分析了美国高校的数据治理特点,并联系我国高校该如何借鉴国外优秀治理方案,进一步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数据治理模型以及实践路径。
孟宝兴博士围绕专业建设作题为《基于动态教学软件的教育游戏开发研究》的报告,从游戏开发意义、软件介绍以及案例实践展开介绍。具体从界面设计、后台算法等方面介绍了GeoGebra动态教学软件。最后在实践案例中也展示了GeoGebra实现的数学教育游戏开发的实例实践,从功能分析、关键对象、后台算法、动态效果、交互操控、功能以及界面完善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与分析。
李策博士围绕人才培养作题为《信息化领导力结构研究》的报告,从研究缘起、研究基础、研究过程及结论三个方面展开介绍。阐述了领导力本质为信息化领导力结构的展开提供了逻辑起点,职位权威与非职位权威的划分为影响力的来源提供了基础,领导力理论提供了信息化领导力结构的自我表达形式。最后在研究过程及结论中,从领导风格和个人特质出发对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作出了详细的框架结构图,具有学习意义。
王浩楠老师围绕专业建设作题为《学习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的报告,从学习环境的含义与测量、学习环境与学生发展的关系以及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三方面展开介绍。在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中,从数字化学习环境、智能学习环境以及智慧学习环境等对学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展开讲解,凸显了新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慧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提出如何促进学生轻松的、投入的有效学习一直是人工智能学习环境的关键任务。
王涛博士作题为《教育数据案例研究》的报告,采用云南某县的案例分析展开介绍。从教育数据治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县域报告、学校报告、班级报告以及校长、教师和学生的个体报告出发进行分析。展示了教育数据应用教育治理分析CIPP发展模型(小学、初中以及高中),并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一资源配置、政府保障达标率;教育信息化硬件、教学资源的建设进行报告,最后在测量评价中,根据学生和教师、家庭以及学生均衡发展上展开了详细的介绍。
尹荣荣博士围绕专业建设作题为《信息化驱动教育管理的演变》的报告,从信息化教育管理的内容简述、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享、信息化教育管理系统建设路径分析以及我国信息化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展开介绍。强调了学校信息化管理的核心要务,学校信息化教育管理目标的制定除了会受制于学校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之外,还会受到管理者的信息化素养、知识水平、管理技巧与水平等的限制。
张钰梅副教授围绕专业建设作题为《校园网络安全工作框架建构》的报告,从问题提出、文献综述、多层纵深网络安全框架以及业务级安全逻辑四个方面展开介绍,在问题提出中从校园网络安全工作的背景、校园安全网络的工作框架等进行阐述。接着通过构建框架图对校园网络安全层级关系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享了静态安全模型和动态安全模型PDR。她表示校园网络安全工作者期待有校园网络安全工作框架来理清校园网络安全工作的千头万绪,形成完整的工作体系,从而利于校园网络工作的长期坚守。
高婷婷博士围绕专业建设作题为《多模态强交互专递课堂空间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的报告,在研究背景、空间设计、模式构建以及行动效果等方面展示介绍。从强交互专递课堂教学空问场景应用出发,对空间建设的学理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多模态强交互专递课堂的教学流程,过程与方法优化,具有学习与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