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教育技术学院召开研究生教学大纲修订解读会。郭炯院长主持会议,张学军、常咏梅、马光仲、蔡旻君等二十余位研究生导师及任课教师参会。
郭炯院长对本次培养方案修订的背景、过程、基本思路与原则、课程体系的设计、评价方式的改革、培养环节的完善等进行了整体介绍,并对培养方案的落实提出期望与要求:导师与任课教师应系统性理解各类研究生培养方案,明晰本次以能力和成果为导向的整体修订思路,精细设计课程内容与学习产出,创新教学模式,做好培养方案高质量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贺相春副院长对本次培养方案修订及课程教学大纲撰写作了详细解读。首先,本次培养方案的修订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修订前对6所双一流高校培养方案、学院2020级、2021级、2022级研究生培养现状与需求、用人单位需求等进行了全面调研,修订过程中多次研讨并征求校内外专家意见,力求建立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科学方案。其次,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设置的总体思路为:大平台课程+小模块课程,通过二者的组合达成学术型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第三,建议授课采用混合式教学:教师讲授+文献与著作阅读+案例分析+专题研讨+成果输出;第四,学习评价坚持成果导向,将课程学习成果输出与研究生能力体系紧密结合;第五,课程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高阶综合能力素养。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依据课程开设情况,学院统筹规划设计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学科竞赛、综合项目研究、成果汇报、学术沙龙等多种实践活动开拓学术视野,提升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第六,通过课程教师组提升小模块课程的专门性。多门新开设课程建立由教授、副教授牵头,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核心参与的教学方式,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引领青年教师教学与研究能力发展。第七,课程教学大纲的撰写应充分体现专题性教学的特色,重视课程主文献及参考书目的精选。
会议过程中,培养方案修订组教师就与会教师提出的课程开设学期、课程评价方式、课程内容设置等问题进行了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