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3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西北师范大学承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协办的2022年全国教育技术学专业院长(系主任)联席会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一流专业建设”研讨会以在线直播形式召开。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胡钦太,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俊宗,教指委全体副主任委员和委员代表,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玮、院长郭炯出席开幕式。来自全国各高校的9000余名师生以在线形式参会。
开幕式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指委秘书长胡小勇主持。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胡钦太在致辞中表示,面对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此次会议共商教育技术学一流专业发展大计,研讨教育技术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议题,总结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经验与人才培养特色举措,将推动教育技术学一流专业可持续发展。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俊宗在致辞中指出,此次会议的举办对推动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与发展,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加快推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意义重大。
主论坛环节,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胡钦太作了题为《数字化转型视阈下的教育技术学科专业发展》的特邀报告,从数字化转型的全球教育变革新挑战、教育技术学科成长新路径、教育技术专业发展新基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多元协同教育发展新生态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作了题为《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技术学高质量发展》的特邀报告,分析了数字经济的改变对人才提出的新需求,总结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八大内涵,并提出了数字时代教育技术学发展的三大建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李芒作了题为《必须加强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的特邀报告,从基础理论研究是一切学科发展的命脉、教育技术缺乏基础理论研究之困、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的研究范畴等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西北师范大学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郭绍青作了题为《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的特邀报告,从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国家战略要求、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与策略以及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研究与实践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以技术为驱动力,推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湖南省长沙市教育局副局长缪雅琴作了题为《智慧赋能推动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构建》的特邀报告,介绍了长沙智慧教育示范区在推进基础教育改革、评价改革、“双减”等国家部署的任务时,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同步推进学生减负与教师减负,助力从育分向育人转变,促进教育变革和生态重构,支撑区域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副局长潘蓓蕾作了题为《教育数据驱动,区域协同创新》的特邀报告,介绍了上海市闵行区教育云平台的建设情况,并以数据驱动为关键词,分享了闵行区通过教育云平台实现数据汇聚、因材施教、创新教育评价等数字化转型方面的一系列实践和探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熊璋作了题为《信息科技课程建设》的特邀报告,提出了信息科技课程建设从无到有靠“三个坚持”和“三个创新”,并表示信息科技课程建设的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新起点,教材和资源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教师才是最后一公里。
本次会议设六个分论坛,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30所高校的教育技术专业负责人围绕课程建设、师范专业认证、人才培养等主题进行在线分享与交流。充分展现了各校立足中国、服务当地、面向世界的精准办学定位,从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重塑评价方式、产学研相结合等方面体系化探索专业发展的创新之路。
闭幕式由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郭炯主持。教指委秘书长胡小勇在闭幕式致辞中表示,院长、系主任是推动学科专业发展的关键抓手,希望本次会议能够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全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和学科发展提供方向的指引、方法的参考、实践的参照;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担当,以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教育强国、数字中国的建设。
2022年7月22日下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22年度工作会议在线上召开,全体委员实名在线参会,各位委员围绕课程体系与一流专业建设展开了深入探讨。
撰稿人:潘静文 房立 高海燕
责任编辑:张绒
校对:高晓旭
审核:郭炯 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