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技先锋·职创未来”访企就业实践特辑(四):走进郭选昌雕塑艺术馆,探寻艺术与技术的教育融合新路径

发布者:雷云飞 发布时间:2025-07-16浏览次数:10

715日下午,“教技先锋·职创未来”访企就业实践团走进郭选昌雕塑艺术馆,开展了一场兼具艺术审美与技术探索的实践学习活动。作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艺创作实践的重要平台,该艺术馆不仅承载着雕塑艺术的深厚底蕴,更为学生提供了跨界融合的生动课堂。

著名雕塑家郭选昌先生对实践团一行表示热烈欢迎。艺术馆工作人员引导下,实践团成员深入参观了馆内艺术精品,涵盖雕塑、绘画等多个门类。每一件作品不仅是艺术灵感的凝结,更是材料工艺、数字技术与人文思想的完美结合。

郭选昌先生的代表作《记忆山城》,将传统山城民居、吊脚楼建筑形态进行艺术性地夸张变形,造型犹如参天之大“山”,象征山城人民坚韧、顽强、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成为山城重庆的重要形象标志。《长江儿女》则位于“郭选昌雕塑艺术馆”顶端,彰显着新的生命与希望,承载着民族希望与未来,也让这座白墙灰瓦建筑更加挺拔,成为重庆“长江艺术湾区”大渡口段独具艺术特色的重要连接点。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围绕技术如何服务艺术创作”“3D建模是否会替代传统雕塑技法”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艺术馆专业老师指出:“技术是‘器’,思想是‘魂’,艺术是‘韵’。3D扫描可以精准捕捉形态,但人物的神韵与情感,仍需艺术家的匠心雕琢。” 这一观点引发了成员们的强烈共鸣,大家深刻认识到,技术并非艺术的替代者,而是拓展创作可能性的重要工具。

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林超表示:“在雕塑艺术中,我看到了技术如何为艺术表达提供支撑,而艺术又如何赋予技术以温度与灵魂。这让我对‘教技先锋’倡导的‘技术与人文结合’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他成员也纷纷表示,此次实践不仅拓宽了专业视野,更启发了未来在教育技术、数字媒体、创意设计等领域的融合创新思维。

此次郭选昌雕塑艺术馆之行,不仅是一场艺术之旅,更是一堂生动的“技术+艺术+教育”跨界实践课。它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创新往往诞生于不同领域的交汇处,而教育技术、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正需要这种跨学科、跨领域的思维碰撞与实践探索。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深入行业一线,在技术与人文的交融中,探寻更多职业发展的可能性。

图:马小燕、万晓雨、王莎莎

文:王琰、赛文杰、张梧策

审核:毕向宏